可以说,吕思勉、钱穆、陈垣、陈寅恪是中国近当代史学界的泰山北斗。

可是这样的学术巨头,实在也曾提出过一些匪夷所思,令人难以接管的暴论。

吕思勉争议为何那么年夜_国学大年夜师吕思勉神论那么多我最不能吸收爱崇秦桧曲解岳飞 生活范文

比如吕思勉。

国学大师吕思勉

01、国学大师吕思勉

吕思勉是江苏常州人,光绪十年仲春月朔(1884年2月27日)出生于一个书喷鼻香门第之家。

吕家世代为官,先祖吕宫,顺治四年(1647年)中状元,是清朝常州第一位状元,也是清朝第二位状元,最高封官太子太保。

吕思勉的祖父吕懋先,曾任江西奉新县知事;父亲吕德骥做过江浦县学教谕。

到了吕思勉这代,吕家家境一落千丈,大不如前。

吕思勉在5岁的时候就跟随授业恩师薛念辛学习(薛念辛还是吕思勉父亲、姑姑、姐姐的恩师)。

后来,由于家中穷苦,只好在父母和姐姐的教授下读书。

在薛念辛等人的影响下,吕思勉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23岁已经读完二十四史,并正式决定以史学为业。

于是,无心科场的吕思勉开始以教书、著述为生。

吕思勉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科学校、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档师范学校(东北大学前身)、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学校任教。

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教授、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吕思勉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一级教授,是全学校唯二的一级教授之一(另一个是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

可以说,吕思勉桃李满天下,是当时著名的历史教授,在教诲上取得很大的贡献和造诣,赵元任,钱穆等人都是他的得意学生。

吕思勉传授教化之余,笔耕不辍,在著书立说上也取得了巨大的造诣。

吕思勉生平写过两部通史(《口语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八部专史以及大量的史学论文、札记、讲稿、教材和历史普通读物,著述总量超过一千万字。

个中以1923年9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口语本国史》最为出名,影响最大。

此书是吕思勉根据自己多年的传授教化讲稿,写成的中国第一部口语本通史,也是当时最完全的通史著作。

全书有四册60万字,内容上迄上古神话时期,下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史识丰富,笔调流畅,规模伟大,视野开阔。

《口语本国史》

此书一经刊出,深受读者所喜好,被各所大学当作教材,是近百年来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之一。

仅在1933-1935年两年间,就重版四次,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

吕思勉的著作看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交融贯通,内容、体例、写法新颖,不落俗套,发人深省。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夸奖此书:

“为通史写作开一个新的纪元”。

但是,便是这么一个泰山北斗式的史学大师却也天花乱坠,凭个人一时喜好,为所欲为,主不雅观臆想。

于是就涌现了很多历史暴论。

食堂节选几个,个人认为比较荒诞的。

02、贬低汉武卫青

汉武帝是汉朝第七位天子,是有为之君的代表。

陈宝国版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在位54年,政治上,加强中心集权,颁行推恩令,限定诸侯王,打击豪强,确立察举制和内外朝制;经济上,改革币制,实施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思想上,爱崇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开拓西南,北击匈奴,取得了很大的造诣,为汉民族作出巨大贡献(有专家认为汉民族的形成,有三个标志性人物,第一尊王攘夷的齐桓公,加强民族认同感,第二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加强汉民族的统一,第三便是汉武帝,加强了民族自傲心,食堂很认可这个不雅观点)。

当然,历史上汉武帝是个褒贬不一的天子,汉武帝晚年迷信方术,挥霍无度,严苛好杀,加上频繁的军事作战,将文景之治挥霍一空,社会抵牾尖锐。

因此,古代历史学家对汉武帝有高度肯定的,也有批评、鞭策的。

以威信的《汉书》和《资治通鉴》为例。

《汉书》和《资治通鉴》对汉武帝评价

班固《汉书》对汉武帝的评价基本以赞誉为主。

而司马光《资治通鉴》对汉武帝的评价无疑以批评为主,但也算对症下药,言之有物。

吕思勉对汉武帝的评价可就不一样了。

汉武帝最大的功业之一便是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征讨匈奴。

吕思勉却说:

吕思勉《中国通史》评价汉武帝和卫青

吕思勉这段话有三个意思。

第一,汉武帝不喜好重用元勋宿将,只喜好重用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外戚;

第二,卫青、霍去病军队纪律不严明,不爱惜士卒和物资,导致士卒损伤惨重,摧残浪费蹂躏国力。

第三,汉朝之以是能打败匈奴,并不是由于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有多厉害,而是由于汉朝综合实力比匈奴强,汉武帝对匈胜利,是靠综合国力碾压而来。

而后,吕思勉又批评道:“士好冒险以立功名,不知义理,徒为愚忠”。

吕思勉对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张骞等人通通不屑一顾,他非常喜好李广这样的出身名门的将领。

吕思勉显然便是在胡说八道,三言两语就否定了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的努力。

如果说汉朝对匈奴的胜利只是由于国力碾压而已。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业绩太多了,切实其实数不胜数。

比如金灭辽国和北宋,辽国和北宋对付女真人来说,无异于是巨无霸,国力何止百倍于金,可宋朝为何被金国打得苟延残喘,称臣纳贡?

03、贬低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天子,也是唐朝统一天下最大的元勋,文治武功,耳熟能详,堪称古代天子的天花板。

张丰毅版唐太宗李世民

《旧唐书》评价道:

“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后世帝王无不对李世民推崇备至。

节选部分帝王对李世民的评价

可吕思勉在《隋唐五代史》中评价道: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对李世民的评价

这句话槽点太多了。

李世民是公认的千古一帝,吕思勉却说他只是个中材之主。

就连李世民精彩的军事才华也被吕思勉给否定了,居然说李世民不如梁武帝萧衍。

切实其实离谱!

要知道,毛主席曾点评李世民的军事才华道:“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也!

吕思勉对李世民的评价根本不值得去为之辩白。

04、尊秦贬岳

众所周知,秦桧是宋朝著名奸臣,岳飞是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可在吕思勉笔下,秦桧和岳飞却截然不同。

吕思勉在书中假装公道地说道:

吕思勉评价秦桧

吕思勉评价秦桧

吕思勉评价岳飞、韩世忠等南宋复兴四将

吕思勉质疑岳飞

吕思勉对秦桧和岳飞的评价,紧张有5个个人不雅观点:

第一,吕思勉认为秦桧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大忠臣,他主见与金制定条约是大公无私,舍弃自己的名誉,挽救国家。

千百年来,众人把秦桧骂成一个罪大恶极的大奸臣、卖国贼,是冤枉了他。

第二,宋朝将领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强,他们的胜绩都是在弹压海内叛逆时取得的。

他们对金国虽有小胜,却改变不了宋弱金强的大格局。

而且他们之以是能打赢金国人,是由于金兵不善水战。

真要遇上金兵,不是溃败,便是逃命。

第三,岳飞是一个徒有其名的人,实在他是一个材质平庸的将领。

岳飞打的胜仗只有一个郾城之战,而且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除此之外,《宋史·岳飞传》里岳飞打的胜仗都是假的,“全是瞎说的”。

第四,岳飞是个心术不正的大军阀,岳飞把持财政大权和人事大权,架空中心的军阀。

更可笑的是,宋高宗罹难,他见去世不救。

第五,宋朝杀岳飞是精确的,只有杀了岳飞,收缴韩世忠等抗金大将的兵权,才能让南宋朝廷避免军阀盘据,稳固南宋统治,才能霸占南方半壁江山。

换言之,甘心杀了岳飞,苟延残喘,也不能听凭岳飞坐大。

黄晓明版岳飞剧照

吕思勉此等说法切实其实便是颠倒黑白,凭空捏造,颠倒黑白,寻衅人们的底线,基本不符合史实,引起了很多宋史研究者的批评和质疑。

因此,当时由于吕思勉尊秦贬岳的不雅观点,他这部《口语中国史》一度成为禁书。

吕思勉本人一度被告上法庭,末了道歉了事。

(在吕思勉浩瀚争议不雅观点中,尊秦贬岳也是我最不能接管的,如果秦桧是忍辱负重的大忠臣,汪精卫又是什么?是不是每当外敌来袭,我们都可以向秦桧学习?

如果精忠报国的岳飞是大军阀,岳飞被冤杀是咎由自取,试问国家危难之际,又有谁会挺身而出?

如果我们接管吕思勉的不雅观点,那些以岳飞为榜样,浴血奋战,捐躯在抗日沙场上的先烈又作何感想熏染?

如果吕思勉所说的便是历史,这样的历史,我们看来有什么用?)

结语、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不否认吕思勉是无可争议的国学大师,他的《口语中国史》等著作都是精良的历史书本,

可是,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出,吕思勉的很多不雅观点都是缺点的,不可取的。

我们不必由于吕思勉的巨大声誉,就迷信他所提出的所有不雅观点,尤其是他一些争议的不雅观点,我们更该当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