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玄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喷鼻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无独而偶,1837年,洪秀全在广州第四次应试落榜,回到花县家中,忧愤交加,大病40多天,在病榻上,他写下了一首《述志》: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
洪天王的这首诗,直抒胸臆,以飞龙自喻,充满着反抗意识和冲天英气,气势磅礴,至今读来,仍弗成一世。虽然此时离他领导金田叛逆,逼上梁山还有十余年的韶光。但从诗中即以看出,洪秀全心思已经不在于八股文章,而在构划一场震天动地的大变革,要“手握乾坤杀伐权”“风雷鼓舞三千浪”了。
上图_ 天王洪秀全画像
一、积极开科的太平天国
五代后梁朱温有个亲信谋士叫李振。考了20年科举,次次落榜。故而对科举制度充满仇视,对科举出身的官员是十分嫉恨。朱温得了天下之后,李振对朱温说:“那些官员都自诩为清流,我看他们都该当杀了丢到污流里去。”此计为朱温所纳,于是便把这些考试上位的文官丢到了滚滚污流——黄河中去。
与李振不同,洪秀全虽也是科举屡屡落第,对清政府充满了仇恨。但是在领导农人叛逆时还是具有相称理性的,对付选官考试他不但不仇视,反而积极实行。早在太平军初期转战途中,1851年在广西永安封王之时,农人政权就开科取仕。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不久,洪秀全就下旨正式实施科举。
上图_ 太平天国运动
二、天国实行科举为哪般?
太平天国为何对实施科举如此积极呢?缘故原由如下:
其一,叛逆师普遍文化本色较低,随着军队规模发展,急迫要吸纳人才的机务。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军队日趋壮大,革命形势如火燎原,盘踞区域日渐广泛。文书、布告要有人草拟、户籍账册等等都须要人管理。但是广大的革命干部都是贫下中农出生,在旧社会受到教诲有限。
如东王杨秀清就说自己:
“五岁丧父母,养于伯,失落学不识字,兄弟莫笑;但缓读给我听,我自懂得。”
陈徽在《武昌纪事》中说太平军:
“贼中无读书练达之人,故所见诸笔墨者,怪诞不经,粗鄙俚俗。”
太平军攻占金坛之后,贤王李世贤请谋士陆畴楷写一篇贺词,结果陆畴楷“手指黄纸,捉笔苦思,良久一二十字,不惬意则扯碎入口,烂嚼唾去,如此一二十次”。
叛逆的发达发展,军政要务,公函通报日益增多。太平军也爱才若命,对读书人“大有礼贤下士之风,每得一人,则解衣推食,延纳唯恐不周。”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古老的求才的手段,自然被太平军迅速实行。
上图_ 太平天国官兵、士兵的图像
其二,出于拉拢士子,建立统一战线,安抚民气,规复社会秩序的须要。
读书人作为社会的中间阶层,是各种政治势力拉拢的工具。科举制度便是用官爵拉拢诗人士人的主要手段,如宋代广开科举,天子说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便是出于如此目的。
洪秀全也是读几年书的人,虽不是精通经史,但他对历史也是有所阅读的。他既然有志于攘举海内,便会效仿历朝做法,实行科举,以收拢诗人士人之心,扩大统一战线。
其余,开设科举也是一种政治宣示,表明太平军并非为打家劫舍的流贼草寇,也是懂文化,要搞培植的。我们和强盗匪贼不一样,我们也是正规的军队,造反打天下是为了往后能更好地治天下,建立“人间天国”,你看,我们都开科举了,你见打家劫舍的强盗匪贼开科举吗?从史料上看,太平军每盘踞一地,就揭橥布告进行考试。1854年6月太平军占领武昌,不顾军情紧急,8月就在武昌开科,其安抚民气,收买士子之意十分明显。
上图_ 战斗中的太平军
三、天国科举,独具特色
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虽继承借鉴前代和清廷,其自身特色也十分明显。
在考试程序上,独树一帜。
最初太平天国科举分三级,称之为县试、省试、京试,录取者也为秀才、举人、进士。每年进行一次。自1853年到1862年进行了10次京试。
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士阶条例》将科举由3级改为5级:
县试、乡试、郡试、省试、天试。功名的称呼也进行了改变,乡试得中者,文科为信士,武科为艺士;
县试得中者,文科秀士,武科英士;
郡试得中者,文科贤士,武科能士;
省试得中者,文科约试,武科猛士;
天试得中者,一甲前三名仍叫状元、榜眼、探花,二甲头名为传胪,别的文科称国士,武科称威士;
三甲头名称会员,别的文科称达士,武科称壮士。
考试频次改为3年一次,原操持1864年进行大考,但应天京失守,未能实施。科举程序和名称的变换,表明“制度粲然一新”,“肃清故迹而更张之”,标榜自己的科举和清政府的科举决然不同。
上图_ 拜上帝会在玉玺中的表示
在考试内容上,推陈出新。
太平天国的考试不再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依据。太平军认为这些都是清妖的歪理邪说。考试自然要以天国的拜上帝教的教义为主,以《旧遗诏圣书》、《新遗诏圣书》、《真命诏旨书》这些“圣书”代替《四书集注》为考试范围,1860年天国苏州福建两地的省试试题即为“同天父天兄纲常”。
考试除“圣书”外,还考策论一篇,稽核经济实学。后期洪仁玕主政期间,提出“士先器实而后文艺”,开始讲一些西方前辈的知识纳入考试内容。在文体上不再追求“八股六韵”,而是“文以纪实”的务实文风。
在考试资格上,大家平等。
太平天国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大家都是天父、天兄的孩子,无有高低贵贱之分。冲破了传统科举制度中贱户、倡头等不准报考的限定。“无虑布衣、名流、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其余在太平天国,无论是否已经举得官职,都可以去参加科举,“上至丞相、下至布衣”都有资格考试。
上图_ 《新遗诏圣书》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刻本
四、探索打破、首创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代农人运动的高峰。其科举制度为适应农人战役的须要,改革创新,有诸多前辈之处。考试内容的推陈出新,破除了儒家理学的思想禁锢,表示出向西方学习的精神。考试资格上的打破限定,更是公道平等思想的表示。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向妇女开放的科举,这一点便是一个亘古未有的伟大打破。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京进行了开天辟地的“女科”考试,由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主考,有200多人应考。末了上元县女子傅善祥高中一甲头名,成为了中国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状元。
上图_ 太平天国首邑(天京)南京天王府
五、历史局限、瑕不掩瑜
出于农人运动的时期局限,太平天国的科举也有诸多缺陷:
一是,考试太繁,功名太滥,难聚英才。
太平军缺少人才,爱才若命,频繁地进行考试,而且每次录取比率极高。“湖北乡试,入场者不及千名,取中者八百余名。”“八月号东试,十月号天试,正月及仲春,北试、翼试又相继,六阅月而四状元,功名唾手太随意马虎。”
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的,录取率高,也就降落了人才选拔的标准,任命者水平也就良莠不齐、泥沙俱下,有不学无术者殽杂期间,有人就靠了一句“三皇非皇、五帝非帝,惟有天父天兄天王天国乃是真天子”居然就成了状元。
上图_ 太平天国的女将
二是,考试内容,宗教迷信,难挑栋梁。
虽然太平天国的科举冲破了儒学的禁锢。但是它将考场的作为传教所,考试的内容如前文所述,即以所谓的《圣书》为纲,鼓吹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拜上帝教”,以起到维系民气、联络会众的浸染。
但是这些宗教思想实质上还是迷信,虽能鞭策民气,但是经济实用的意义不大,而且拜上帝教脱胎于西方基督教,得不到社会的广泛的认同,无法吸引知识分子,前来应试者多为“僧、道、巫、覡、卜卦、星相之流”,从中较难选拔出能经世致用的人才。
上图_ 太平天国的“天王诏书”
这些毛病导致了科举制度没有给农人军供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纵不雅观全体太平天国运动,中坚力量前期如杨秀清、石达开,后期如李秀成、陈玉成,无一是由科举选拔出来的。反倒是清政府弹压天国的“名臣”,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都是“科道正途”出身。仅就这点来看,太平天国的科举履行效果不及清政府。
只管如此,太平天国的改造科举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当时中国人为推翻腐烂清清廷、建立空想社会的一次伟大探索实践的一部分。其进步理念和履历教训都当为历史铭记。
作者:大狮子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论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的特点及意义——对传统科举的寻衅与冲击》 杨根权 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4
【2】《太平天国科举制度略论》 田玉洪 李巨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1998.3
【3】《太平天国科举制度初探》 于书娟 教诲与考试 2007.5
笔墨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