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蕲春县人,

字季刚、晚年自号量守居士,

黄侃书法春联图片_他狂妄好色骂胡适寺人写的一手好书法成就一代国学大年夜师 综述范文

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措辞笔墨学家。

黄侃章太炎学生,

学术深得其师三昧,

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

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

恃才傲物,任性而为,

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资质聪明颖慧,人唤神童!

黄侃 书函

黄侃之父教子甚严,黄侃资质聪明颖慧,5岁就能将《史记》、《汉书》必须从头背到尾,7岁作诗,9岁能读《经》,日逾千言,人呼“神童”。
13岁时不幸遭遇父亲逝世,即立志劬学,15岁考中秀才。
不久清廷废科举、兴学堂,遂考入湖北文普通中学堂为第一期学员。
同学中有宋教仁等人,稍后有查光佛、郑江灏、欧阳瑞骅、董必武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革命党人。

超出师生人伦,婚史丰富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黄侃在这方面常常超出师生人伦,颇遭物议。
听说,他生平结婚达九次之多。
当年,刊物上曾有“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之语。

儿时延师授读因家用匮乏,黄侃曾奉母命寄书告父,书末缀诗被父亲的石友王鼎丞看后诧为奇才,即以其女许之,此女即为黄侃的原配王夫人。

黄侃诗词集稿

用假名与同乡女学生结婚

黄绍兰是黄侃的同乡、同族,黄侃当过她的塾师。
后来,黄绍兰从北京女师求学,去上海开办博文女校,黄侃便到上海追求她。
正室尚未下堂,黄侃心生一计,骗取黄绍兰与自己办理结婚证书,用的是李某某的假名。
黄侃的阐明是:“因你也明知我家有正室。
如用我真名,则我犯重婚罪。
同时你州官放火,也不能不负任务。

谁知好景不长,黄侃回北京女师大教书,与一苏州籍的彭姓女学生气希望密结合,此事被黄绍兰的好友侦知。
黄绍兰闻讯,欲哭无泪,由于婚书上男方的姓名不真,又如何对簿公堂?更可悲的是,她与黄侃生有一女,其父恨她屈辱家风,一怒之下,与她断绝父女关系。

黄绍兰后来投在章太炎门下,深得章夫人汤国梨的同情,但她摆脱不了黄侃给她心灵投下的巨幅阴影,终于还是疯掉了,而且自缢身亡。
汤国梨在《太炎师长西席轶事简述》一文中公开表明她看不惯黄侃极不检点的私生活,骂他“有文无行,为人所不耻”,是“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行书录虞美人

与女儿同级学生交好

黄侃在武昌高师任教时,武昌女师学生黄菊英与他的大女儿同年级,常到黄家串门,以伯叔之礼事黄侃,黄侃对这位女学生也非常友善。
就这样日久生情,黄侃对这个女学生也很好。

日子一久,竟生爱恋,不数月,二人溘然宣告结婚。
朋友们都以“人言可畏”劝他,他坦然地说:“这怕什么?”此事传遍武汉学界,顿时成为丑闻。
黄侃何时怕过别人骂他伤风败俗?他居然要学生网络骂他的小报,以供蜜月消遣。
他填了一阙《采桑子》的词给黄句英,可谓十二分深情: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黄菊英反复默诵这阕词,泪眼朦胧,大受冲动。
她认定嫁为绅士妻,修到才子妇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便毅然分开家庭,与黄侃结为夫妻。

欲带儿子逛青楼,脾气中人

游荡才子不只婚史丰富,逛青楼喝花酒更是不在话下。
那个时候,文人们去花街柳巷秦楼楚馆吃吃花酒打打茶围,是件雅事。
黄侃本是个诗酒风骚的人物,以狭邪游(狎妓)为遣,并不奇怪。

黄侃的宗子念华患肺结核去世后,闲谈中黄侃问念田:“你知道你哥哥怎么去世的吗?”念田说:“不是肺结核吗?”“不对!
”念田一时不明白了,于是猜,全不对。
末了黄侃说:“是捋去世的(即手淫而去世)。
”随后黄侃又叮嘱道,“你不要学你哥哥,你要有这希望,你见告我,我带你去。
”猛一转念,自语道:“吾父子怎好同去?”

黄侃书 行书对联

这段轶闻颇有些不登大雅的意思,实在这中间包含了黄侃繁芜的生理和感情。
黄念华是宗子,黄侃意欲将其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又因自己幼时困难的求学经历以及他自己一向坚持的在读书上的刻苦精神,这厚望转化为一种严厉。
小学五六年级时,便给黄念华出作文题——《唐太宗有功于世论》,教子之严与期望之厚由此可见。

黄念华不负父望,果真是个读书种子,可惜早逝。
念华去世后,黄侃回顾往昔,大概以为念华之去世与他教导太严管束太多有关。
实在,肺结核病人在那个时期无药可救,得了此病,只有等去世一途。
结核晚期,病人呼吸困难,有时为减轻痛楚,听说会以手淫来求得暂时解脱。
黄侃大概创造念华有过手淫,但未与其疾痛联系,又加上丧子的悲痛和自责,误以为念华因此而去世,才有后来一番对念田说的话。

行书词句 立轴

由此而想,倒以为黄侃是一位具有真情的人。
一个人惟其具有真情,有时才易走极度。
他与儿子的这番“露骨”对话,实则也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深切而真实的关怀。

狂怼文人,其乐无穷

胡适

骂胡适

1

胡适主见口语文,黄侃主见文言文,两人都在北大教书,举头不见低头见。
一次,黄侃见着胡适:“你提倡口语文,不是贴心贴腹!
”胡适惊惶失措:“为何?”黄侃窃喜:“你假如贴心贴腹提倡口语文,就不应该叫‘胡适之’。
”胡适:“那叫什么?”黄侃:“该当叫‘到哪里去’!
”说完了,黄侃仰着头打了三个哈哈,然后扬长而去,剩胡适在风中缭乱。

2

黄侃在教室上讲文言文的高明,讲着讲着,就想起了胡适,说:“如果胡适的太太去世了,他的家人打电报得这么说:你的太太去世了!
赶紧回来啊!
统共十一个字,假如用文言文,四个字就够了:‘妻丧速归’,省了三分之二的电报费。

3

某日课间安歇,几名教授在闲聊京剧《秦琼卖马》,胡适瞧不上京剧,插嘴说:“京剧真是太后进了,用一根鞭子就算马,用两把旌旗就算车,该当用真车真马……”几名教授呛在那下不来,想回嘴却又找不着话,黄侃站了起来:“适之啊,适之,假如唱武松打虎怎么办啊?”胡适:“……”

4

还有更厉害的,黄侃在中心大学讲谢灵运做官做到了秘书监时,又想起了胡适,胡适写了两本书,一本叫《哲学史大纲》,另一本叫《口语文学史》,虽是两本不一样的书,却有一个共同点:都只写了一半,下半部没有。
黄侃又窃喜,说:“昔日有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称之为著作监。
”学生听不明白,啥叫著作监?黄侃:“监,便是寺人的意思,书只写了上半部,‘下面没有了’,不是寺人?”学生大笑!

陈独秀

骂陈独秀

1

1908年前后,陈独秀到东京民报社章氏寓所拜访,钱玄同和黄侃二人到隔壁回避。
陈、章二人闲谈时,谈到清代汉学的发达,陈独秀列举戴、段、王诸人,多出于苏皖,颇为苏皖人自满。
后采话题转到了湖北,说湖北没有出什么大学者。
正在隔壁屋子里的黄侃溘然跳出来反诘道:“湖北固然没有学者,然而这不便是区区;安徽固然多有学者,然而这也未必便是足下。
”陈独秀听了缄默而去。

章太炎

骂章太炎

1905年,受到张之洞看重的黄侃东渡日本留学,来到日本后在学校表面租了间公寓,是二楼。

当时黄侃住楼上,章太炎住楼下。
一天夜晚,黄因内急,不及上厕所,便从楼窗中解裤洋洋直泻。
章太炎此时夜读正酣,骤然一股腥臊尿水瀑布般往下飞溅,禁不住年夜声怒骂。
黄侃本系贵公子出身,且正年轻性躁,盛气凌人,虽然理亏,又不甘被骂,用国骂(便是引经据典,吊书袋,拐着弯骂)还击对方。
双方骂了好几个回合,越骂越起劲,可其他住户不肯意了,影响睡觉,把二人劝了回去。

本来骂完了也没啥事了,第二天照常看书,可偏偏有人见告黄侃,楼下住的不是别人,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人称“章疯子”。

这回轮着黄侃懵了,遇着真高手了。
于是,黄侃下楼道歉。
不骂不相识,待双方互通姓名后,彼此都熟知对方大名,遂将话锋转到学问上,两人越谈越投契。

黄侃跟章太炎在东京住了三年多,一贯专一苦读,时时向章请教。
可笑的是,他跟章甚久,始终没有“拜师”的形式,章很以为奇。
到黄侃决定返国,向章求临别赠言,太炎师长西席说:“你要拜一个好老师常常指教你才好。
”他问什么人好,太炎说:“北京找刘申叔(刘师培)吧。
”他答:“暂时不想去北京。
”太炎说:“只讲孙诒让也好。
”他答:“不想到浙江。
”太炎说:“陈伯韬在南京,你可去找他。
”答:“南京恐怕去不了。
”太炎说:“那怎么办?万不得已,便是我勉强点吧!

于是,这一骂,匆匆成了章黄师徒的情分,黄侃负责地磕了头,拜章太炎为师。

小事虽疯,大节上却不暗昧

既为“疯子”,黄侃自然有其疯的地方,虽小节上一塌糊涂,但其大节上从不暗昧。

袁世凯

嘲讽袁世凯为人

袁世凯谋划称帝,因黄侃名气甚大,并准备付与黄一等金质嘉禾勋章,授意黄侃为他写《劝进书》。
黄卑视袁的为人,因而拒之,并作诗歌嘲讽此事,说“二十饼子金真可惜,且招双妓醉东风。
”(据言当时一枚嘉禾勋章值二十金。

与老师志同志合

1914年2月,章太炎从日本返国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遭到软禁,先囚于北京本司胡同,后囚于东城钱粮胡同。
此时黄侃正接管北大之邀来京担当教授之职,辗转打听到章氏着落,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探视。
黄侃见章寂寞一人,便以请章讲文学史为由,留下来伴宿。
黄侃与师志同志合数月后,终被警察驱逐。

刘师培

谢绝拥护袁氏称帝

黄侃的老师刘师培后来成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1915年,刘在北京调集学术界有名人士开会,动员黄侃等人拥护袁氏称帝,话未说完,黄侃即起立严词谢绝之,并朝气地说:“如是,请师长西席一身任之!
”说完拂袖而去。
到会的众人亦随之而散。

居正(民国期间“广济五杰”之一,中国当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不趋炎附势,攀附权贵

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期间,黄侃的同盟会故友多系国府显贵,他耻与往来。
惟有居正当时受蒋介石软禁,形单影只,不胜苦楚,旁人躲之不及的时候,他却常至居正囚地,与其谈心解闷。
后来居正东山再起,复登高位之后,他竟不复往见。
居正念他的交情,亲赴量守庐诘问他为何不再来玩,他正色答道:“君今是昨非,来宾盈门,权重位高,我岂能作攀附之徒!

传授教化趣事多,学生的“特殊教授”

黄侃诗词集稿

“三不来”教授

黄侃转到南京中心大学任教后,在九华村落自己建了一所屋子,题曰“量守庐”,藏书满屋,怡然自乐。
他和校方有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之约,因此人称他为“三不来教授”。
每逢老天爷欲雨未雨、欲雪未雪时,学生便预测黄侃会不会来上课,有人戏言“本日景象黄不到”,每每是戏言成真。

我本人便是名片

在中心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教授们大都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最少也有黄包车。
唯黄侃进出,每着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书。
中心大学规定师生进出校门要佩戴校徽,黄侃偏偏不戴。
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要看他的名片,他说:“我本人便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争执中,校长出来调度、道歉才算了事。

日知录校记一卷 民国·黄侃撰

韶光到了,钱还没到

有一次,上课铃响了,学生坐满了教室,等待老师上课。
但黄侃却安坐在教员安歇室,没有丝毫起身往教室走的意思。
学生等了一下子,见老师未到,赶紧报告了教务处。
教务处职员知道黄侃绅士脾气产生发火了,立时跑去请他上课,说:“上课韶光到了,该上课了。
”谁知黄侃两眼望天,冷冷地说:“韶光到了哦,钱还没有到呢。
”原来,学校没有及时发放薪水,黄侃表示不满。
教务处赶紧代他领了薪水,他才去教室上课。

黄侃曾在中心大学开设“文学研究法”课程,用《文心雕龙》作教材。
另日常平常只管讲课,一向不给学生支配作业。
临到期末考试,他又不肯看考试卷子,也不打分数。
此做法在教务处那儿可过不了关,几次再三敦促。
末了,黄侃被逼急了,就给教务处写了一张纸条,上书“每人八十分”五个大字。
他的意思是学生总想得甲等,给九十分嫌多,七十分又非甲等。
八十分正得当。
教务处也无可奈何,就不再提起这事了。

黄侃 致丁惟汾(鼎臣)信札七通

讲课不带原书不带稿

黄侃在北大授课时,学生都称黄侃是一个“特殊教授”。
在堂上对《说文解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一不带原书,二不带讲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滚滚不停,条理分明。
学生对引用的经典论据,下课往后去查书,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引起了全班同学啧啧称羡。

黄侃丁卯日抄

有一天,黄的学生为他拿皮包时创造内有许慎的《说文解字》,打开一看,那书上画得太特殊了:书头蝇头小字,密密麻麻,有墨笔写的,有朱笔写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全书9300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讲法;别人的讲法,有的他肯定,有的他否定,也都记在了上面。
一个学生看了黄侃所读的那本《说文解字》后,对他说:“黄师长西席,你这批在书头上、书边上的东西,颜色互异,字又那么小,谁还认得呢?”黄侃半开玩笑说:“我要人认得干什么呢?别人要知道了上面的内容,我就不是第一了。
”大家都哄地笑了。

黄侃读《广雅疏证》识语

听说,他对《说文解字》读了五次,每一次都有新的收成,新的体会。
他去讲授的时候,也每一次有新的内容,同学们说:听黄师长西席的课,百听不厌,常听常新。

虽放荡不羁,实为纯孝之人!

狂狷,孤傲,疯子,绅士,

好游历,好读书,好骂人,

桀骜不驯,落拓不羁,

脾气乖张,特立独行……

这是黄侃留给后人一串关键词

而章太炎对这位大弟子身上的各种毛病则表示出足够的宽容和理解,认为黄侃酷似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阮籍那样放荡不羁的人物,不管他如何玩忽礼法,逃脱任务,毕竟丧母时呕血数升,仍是纯孝之人,内心是善良的,并非残酷之徒。

《梦谒母坟图》

1908年,黄侃生母周孺人病重,家中电召其还家侍疾。
黄侃还家六月,生母去世,大恸,乃至吐血。
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因叛徒密告,两江总督端方听说黄侃在家乡,即密电湖广总督陈夔龙速逮之。
黄侃得知,迅即离家,辗转到日本。
黄侃返回日本后,仍思母不已,乃请苏曼殊绘一图,名“梦谒母坟图”,自为之记,请章太炎写了题跋。
这幅画也成了他的随身瑰宝,一刻不离。

是否可以这样说,黄侃像爱母亲一样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他对国学的天然情绪。
正是由于这种情绪,他将著述看得神圣,他做学问非常严谨,由于他深知“中国学问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

书法手稿

严于律己,读书之事一丝不苟

黄侃曾言,读书前“要如一字不识人”,方能读书。
读书时还喜好随手圈点,许多书都不止圈点了一遍。
乃至把读书时只随便翻翻,点读数篇辄止者称作“杀书头”,很不以为然。

书法手稿

关于黄侃读书之苦,许多学者津津乐道,但他并不以为苦事。
有一次,黄侃与学生陆宗达闲聊,黄问陆:“一个人什么时候最高兴?”陆不知道老师此问何意,就乱猜一通,说这个最高兴,又说那个最高兴。
黄侃听后,都只是摇摇头。
末了,陆问老师答案是什么,黄侃笑着说:“是一本书圈点到末了一卷还剩末一篇儿的时候最高兴。

此件为黄侃师长西席课儿钞录古文,其首册用黄侃专用稿纸钞成,批校严谨,颇见师长西席负责态度。

“老师不是迂役夫,而是思想活泼、富于生活情趣的人。
他喜好游山玩水,饮酒打牌,吟诗作字,但是有一条,无论若何玩,他对自己规定每天应做的作业是要做完的……”弟子程千帆这番话可谓知人善论。

黄侃读书必正襟危坐,一丝不苟,白天不管如何劳累,晚上照常坚持鸡鸣始就寝,从不因人事、穷苦或疾病而改变。
有时朋友来访,与之纵谈至深夜,客人走后,黄侃仍要坐在灯下校读,读毕才就寝。
1913年,黄旅居上海时,非常穷苦。
除夕之夜,街上炮竹之声通宵达旦,而他却独坐室内,精心研读,不知困倦。

不满五十不著书,却逝于定命之年

有人感叹:老一辈学者做学问何其踏实,书读百遍,继而精思,始援笔为文,可言著作文章。

黄侃曾说“不满五十不著书”。
1935年,黄侃五十大寿,章太炎十分高兴的赠他一副对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
”,上连以孔子“五十读《易》”的典故,夸奖他50年来都在勤奋学习;下联用蔡邕《曹娥碑》的古典,希望黄侃今后可以潜心著述。
黄侃见联大为恐怖,由于章太炎联中嵌有“黄绝命”三字。
同年10月8日,黄侃因饮酒过量,吐血而去世。
章太炎因联句竟成谶语,悔痛不已。

篆书书法

听说在其病笃之时,他说不得话,手却指向架上一书。
学生们将书拿来,他翻到一页,手一点,人已逝去了。
送走老师之后,学生们想起那书,大家翻开一看,顿时以为,雷电之光,激荡天地:前几日学生们辩论的一个问题,老师没能作答。
原来,老师最夹帐之所指,正是答案所在。

黄侃批校文心雕龙札记讲义合订本

黄侃去世时年仅50岁,虽未出版任何著作,却成为海内外公认的国学大师。

-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凌晨 Anna

责编 |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