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溘然接到他的电话,说很快会从西安到郑州,一定要见个面。
于是有了兄弟俩的久别相逢。

“老伙计啊!
看你每天忙忙叨叨地教书、写文章,很倾慕你!
”老庞还是那个快人快语的样子。

禅宗静思维是什么意思_禅宗聪慧静不是心中无事而是胸中有志 报告范文

“拉倒吧!
你小子单枪匹马浪迹天涯。
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
”我和他开着玩笑。

“你还别说,哥们,我自己流落这么久,一开始确实以为很爽。
白天在山谷中看瀑布,夜晚在山顶上望星星。
但这样跑了几年,彷佛当初的激情在逐渐消退。
近段韶光,总是以为心里空落落的,抓摸不着。
自己也说不上是怎么回事。
”老庞的目光黯淡了下来。

“公司有事儿?还是家里有事儿?”我问道。

“都好好的,但我便是以为没着没落。
按道理说,咱这个年纪了,啥也不缺,资金自由,韶光自由,该当超级愉快才是。
可我反而以为刚创业那几年是最愉快的。
现在的生活主打一个写意,却很空虚。
以是我看到你这样劳碌的状态,是至心倾慕啊!
”老庞叨叨着。

“那咱俩换换吧!
你来当孩子王,我替你去流浪!
”我哈哈大笑。

“哥们,我不是矫情,是真苦恼,这才想着要见你聊聊!
”老庞提高了声音。

“本日是疑难杂症碰到老中医了!
我有一方,急速就能治好你的心病。
”我逗老庞。

“成!
就冲你这句话,今晚必须给你整铁盖儿。
”老庞斩钉截铁地说。

“得嘞,本日咱们说说《道德经》中最具悬疑色彩的一句话。
庞总上眼!

1、解三问,才有根

《道德经》中记载:

“万物旁作,吾以不雅观其复也。
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
静,是谓复命。

这句话很多人解读过,但都不得其办法。
它的难点在于四个字:旁、复、根、静。

旁,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作bàng,意思是贴近,环抱;复,是第二次,又的意思;根,便是本源;静,便是内心武断安详,不为所动。

整句话翻译为:

“世间万物环绕着道而运行,我能够从各种征象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个规律。
天下万物,芸芸众生,终极都要回到它们的本源上去,这就叫做静。
所谓静,便是找到了它的第二次生命。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老子在给尹喜讲那个著名的人生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人生三问,是每个人的终极困惑。
这个问题不办理,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的孤儿,是人间间的流浪者。

而老子只用这样一句看起来轻飘飘却无比深刻的话,就给尹喜和天下苍生回答了这三个最难的问题。

老子第一句话便是:世间万物环绕着道而运行,我能够从各种征象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个规律。
这句话从主体、客体和介体三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先说主体。
要把稳,这个主体不是“我”,而是“道”。
老子看到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叶绿叶黄花谢花开,云卷云舒水起水落,人来人去代际更迭。
他敏锐地意识到:支配天下万物循环运动的,一定是一个至大无垠的规律——道。
所有的事物,都来源于这个规律。
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表示在万事万物的形态和变革中。

再说客体。
客体便是旁作的万物,也便是环绕着“道”运转的大千天下。
大千天下千姿百态,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末了说介体,便是“我”。
虽然“我”也是万事万物的一份子,但“我”有自主意识,“我”从自身和其他事物中识破了“道”是宇宙万物的爸爸,于是主动遵照和顺应“道”的哀求,更好地帮助万事万物实现规律性循环。

以是,人生三问的答案就无比清晰了:“我”是道的青鸟使;“我”从道中来,要到道中去。

“有点意思了,哥们!
大收藏家马未都老爷子的不雅观复博物馆,便是从‘吾以不雅观其复也’这句话中提炼的吧?整句话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规律的一部分,我们来到这个天下上,都是规律运动的结果,也都带着揭示和验证这个规律的任务活下去。
”老庞推敲着说。

“很精确,还有更深的含义。
按照老子他老人家的意思,道,也便是事物运动的规律,第一是向上的,第二是永恒的。
”我盯着他的眼睛说。

“这个结论从何而来?句子里面没有这个意思吧?《道德经》常常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那该当是向下啊!
”老庞很困惑。

“《道德经》很深奥,你不能大略地把它理解为一篇哲学思想性文章,它还是一篇管理学方法论,更是一部兵书。
这么多年,很多人解读《道德经》不得要领,便是由于它太晦涩难懂,而且后世多有修正,误导了众人。
至于老子为何这样写,恐怕第一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部作品,第二是为了挑选出后世真正的智者而把思想精髓传给他们。

“就你的问题而言,老子的第二句和第三句话,就回答了你。
”我垂垂说道。

2、有义务,心才静

“你知道道家人物为何都要到大山上去修行吗?”我问老庞。

“安静呗,没人打扰。
”老庞回答道。

“对,但不全面。
《道德经》中常常提到的‘虚’,不是虚无,而是通‘墟’字,指大土堆,引申为山,也可以理解为精神。
在高处,老子可以仰望星空,更好地感悟宇宙规律。
天法道嘛,道还在天之上,当然要登高望远向上看啦!

“哦哦,道家所谓的修仙,仙,便是隐士,在山上修炼的人,可以这样理解吧?”老庞抖了个机灵。

“哈哈,可以这样理解。
上善若水,现在帛书版《道德经》记载的是治水。
以是不能大略地认为道是向下。
即便是若水,水也是可以升空成云的。
以是老子说的道,是向上的。
”我说道。

“那所谓永恒的这层意思,是怎么得来的?”老庞连续提问。

“好,来看这句话!
”我又读了一遍:

“天下万物,芸芸众生,终极都要回到它们的本源上去,这就叫做静。
所谓静,便是找到了它的第二次生命。

在这句话中,老子给我们阐明了如何达到内心的大安详:便是回到本源,找到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复命,是第二次生命的意思。
父母给了我们第一次生命,这是物质生命。
但人终年夜后,要确立自己的目标,要办理“为了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也便是第二次生命,这是精神生命。
而这个第二次生命,我们可以称之为义务。
义务,任何其他人都给不了你,只有自己去塑造。

人一旦有了义务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而活着,就不会为外界所动,无论是莺歌燕舞还是风吹雨打,都不能撼动其内心,就达到了“静”这个终极目标。

以是,静:不是心中无事,而是胸中有志!

“我去,这个太深刻啦,哥们。
我彻底懂了。
现在的我没有俗事缠身,表面看起来是很静,但实在由于缺失落了义务感和意义感,以是心里空虚。
你解读了老子他老人家的话,可算是对症下药,彻底打开了我的心结。

“义务,便是一个人生平矢志不渝的精神生命,它是不是永恒的?”我笑着问他。

“太是了!
彻底打通了。
我不能把游山玩水看做人生之道,而该当连续奋斗,二次创业。
只有回归到原来的义务中,坚持向上,永久不放弃,才能真地让自己静下来。
否则面儿上看着气定神闲,实际上内心惶惑不安。
”老庞又回到了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状态。

“你可别忘了你的承诺,铁盖儿哈!
”我们一起笑了起来。